“两鸟进宅,无祸也有灾”,哪两鸟不能进宅?老祖宗传下来的讲究

来源:名资汇网 作者:caiji007 2023-09-07 08:35:01
分享到:

1.家中进两鸟无灾也有祸

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清晨起来推开窗如果能感受到鸟语花香,想必一定会让人十分惬意尤其是在古代社会时,由于环境没有遭受到破坏,所以古人的生活一定很原生态不过封建社会由于人们的思想都比较落后,所以对一些鸟类并不抱有好感。

2.鸟入宅,是凶是吉?

比如,今天要说的这句俗语:“两鸟进宅,无祸也有灾”这句话就明确道出了有两种鸟并不吉利,那么所谓的“两鸟”指的是什么呢?俗语表达的内涵是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

3.2只鸟进屋是什么兆头

一、乌鸦落房头,开口是祸“两鸟”其一指的是“乌鸦”,由于乌鸦的羽毛全部是黑色的,而且叫起来的时候也十分凄厉,所以古人对乌鸦十分厌恶即使在现代社会中,如果抬头看见乌鸦也会让人十分反感,那么是什么原因呢?古代俗语“乌鸦叫,灾星到”,其实就道出了原委。

4.家中进两鸟

古人将乌鸦当作“灾星”,并认为只要有乌鸦在的地方,一定有灾祸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乌鸦头上过,无灾必有祸”,也道出了古人对乌鸦这种鸟类的厌恶之情其实,在民间乌鸦和猫头鹰一样让人讨厌,因为这两种鸟类的习性十分恐怖。

5.一对鸟入宅的预兆

乌鸦是一种杂食性鸟类,它们不仅喜欢吃五谷杂粮,而且还对腐肉特别感兴趣所以乌鸦总会成群结队的盘旋在乱坟岗的上空,时刻准备俯冲下去吃腐烂的尸体所以人们才会认为看见乌鸦很晦气,或者说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尤其是浑身漆黑的羽毛,看起来就像一个“幽灵”。

6.鸟入家宅意味着

加上乌鸦沙哑的叫声十分恐怖,所以才会让人们十分讨厌,还有就是乌鸦的习性也让人讨厌,因为它们总是成群结队地栖息在房前屋后的树枝上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唯一原因,就是这个家庭可能有人会在不久之后死去,所以人们会将家人的离世归罪于乌鸦。

7.两只鸟进屋有什么预兆

故此乌鸦也有“报丧鸟”的称呼,或许这和乌鸦并没有太多的联系,不过乌鸦对死人的气息十分敏感,这恐怕也是人们讨厌它的一个重要理由生活中人们总喜欢将乌鸦和厄运联系在一起,所以乌鸦才是人们眼中的不祥之鸟只要有乌鸦飞过头顶便会大骂,同时,还会赶紧吐口水,并认为这样可以躲避厄运。

8.飞禽入宅未为殃

当然,也可以默念“乾元亨利贞”五字真言不过在国外有一些国家的人,却将乌鸦看作吉祥鸟,并认为乌鸦是神的使者,故此它们也十分神圣因为乌鸦被人们当成沟通天人的桥梁,认为人死之前如果有乌鸦降临,那么就是为死者铺好了通往天堂的道路。

9.两鸟进家门不富也添喜

二、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夜猫子”是民间老百姓对猫头鹰的俗称,原因就是猫头鹰顾名思义,是一种头部像猫的鸟类,并且这种鸟类喜欢昼伏夜出,所以才有“夜猫子”的称呼作为“两鸟”中的另外一种鸟类,猫头鹰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十分不好。

10.鸟飞进家解吉凶

在古人的眼中猫头鹰和“扫把星”一样,都是会带来灾祸的东西,所以人们唯恐避之不及民间俗语“夜猫子进宅,无凶不来”,又可以写作“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说的就是将猫头鹰和厄运、灾祸联系在了一起“进宅”并不是说进入房屋内,而是落在房前屋后,由于猫头鹰也是食腐动物,所以对死亡的气息十分敏感。

而人类对死亡十分忌讳,所以才会将猫头鹰视为催命鬼其实,类似的俗语还有“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说的是猫头鹰的叫声十分瘆人那么人们为什么对猫头鹰如此惧怕呢?原因也和猫头鹰的外貌、习性息息相关由于猫头鹰的脖子可以旋转360,所以看起来十分诡异。

同时,它的叫声也非常怪异,听起来有一种凄厉、凄惨的感觉,故此人们才讨厌猫头鹰如果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猫头鹰突然一声长啸,那么肯定会吓一跳,所以人们才对猫头鹰十分厌恶另外,猫头鹰喜欢昼伏夜出,并且也经常出没在乱坟岗,还十分喜欢吃腐肉,故此人们才将猫头鹰视为“地狱使者”,看见猫头鹰就联想到死亡了。

结语老祖宗传下来的讲究,老一辈说遇到这两件邪门事需注意,常言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会酝酿出不同的地域文化,所以对同一样事物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看法比如,文中所说的“两鸟”即乌鸦和猫头鹰,在国外是神圣的智慧象征,但在中国却是瘟神的代名词。

历史大全历史百科
    标签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